
在今年的黑龙江省人代会上,省人大代表、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理事、黑龙江大锦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隋德才提出了《关于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品牌化的建议》,引发代表们热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需求已经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健康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1、生态环境方面。我省是农业产业大省,农业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压力增大、农药化肥残留超标等严峻挑战,当前,我省农业仍然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高投入的生产方式,导致土壤退化、生态破坏,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2、黑土地质量方面。黑土地作为黑龙江省的重要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近年来,过度开垦、化肥使用过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黑土地的质量,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甚至出现无法恢复的情况。因此,保护和修复黑土地刻不容缓。3、农产品品牌方面。我们的农产品无论是品种、品质、口碑都有较大的优势和较高的市场接受度。但是,客观看我们的农产品在品牌营销和品牌价值上,地方统一的品牌比较少,产品少有品牌附加值。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资源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转型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建议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农民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替代品,降低转型过程中农民的经济负担。严格执行黑土地保护与修复政策,明确保护措施、责任主体和实施路径。通过限制过度耕作和化肥过量使用,避免黑土地进一步退化。加强黑土地修复技术推广,推广应用有机物料还田、绿肥种植、土壤改良等修复技术,提升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加强农药化肥使用管理与监控,严格执行农药和化肥使用标准,实施精准施肥、精准喷药等技术,减少不必要的农药化肥使用。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与溯源系统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推广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使消费者能够追溯产品来源,增加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加强农民环保意识与技术培训,定期举办农民培训活动,普及绿色种植和养殖技术,提升农民对生态农业的理解和技术操作水平,减少对化学品的依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重视,农业品牌化和标准化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品牌建设与标准化生产,不仅能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也能带动农业产业整体升级。建议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进行品牌建设,特别是对优质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化推广,提升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品牌溢价。制定并推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工作,完善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生产标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过程的可控性。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一致性。加大力度支持农业深加工与附加值提升,支持农业企业加大农产品加工力度,推动农产品从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
终审:徐维新
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于2007年3月正式成立。2011年6月,商会正式成立党总支;2020年3月,经由北京市朝阳区委组织部批复同意,商会党总支升格为党委。2011年、2016年和2023年,商会连续三次获评“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称号。2020年11月,全国工商联授予商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商会组织”荣誉称号。2023年12月,商会被福布斯中国评选为“最具影响力商会50强”。商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秉持“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的发展理念,履行“服务会员、服务龙江、服务北京、服务商会”的办会宗旨。商会现拥有会员单位近3000家,其中有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13人,有在任省人大代表7人、省政协委员12人,有上市企业26家、头部企业近100家。商会成立以来,累计为家乡黑龙江引进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3000亿元,落地资金1200亿元。近年来,商会组织企业家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等地地震灾区捐款捐物1.1亿元;为家乡建设希望小学17所;向家乡64个县(市)捐赠“龙商母亲健康快车”64辆;为家乡遭受严重水灾捐款1000万元;为家乡捐资896万元启动“百企联百村”扶贫行动;还为抗疫一线捐赠爱心款3.28亿元,捐物0.48亿元。欢迎您加入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大家庭!入会请在下方留言,留下您的联系方式,秘书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