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委员:加强刺五加基地“四化”建设培育黑龙江刺五加新质生产力
首页标题
ꄲ
龙江娇子
ꄲ
张利委员:加强刺五加基地“四化”建设培育黑龙江刺五加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省政协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理事、黑龙江省新曙光刺五加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利,联名省政协委员、鸡西市政协主席郑野岩共同提出《关于加强刺五加基地“四化”建设培育黑龙江刺五加新质生产力的建议》的议案,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
关于加强刺五加基地“四化”建设培育黑龙江刺五加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刺五加是黑龙江省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引领性强的“土特产”,是黑龙江省“九珍十八品”之一,是“寒地龙药”的首位经济和旗舰品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期间,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因此,黑龙江省的刺五加产业要想在新时代经济社会中呈现生机,就一定要向新质生产力变轨,就应该立足于我省的地域优势,加强培育黑龙江省刺五加的新质生产力。1.发展现状:“寒地黑土”的资源禀赋成就了我省刺五加的品质和产业优势。黑龙江省的刺五加品质、野生蕴藏量、种植面积、市场占有率、产品种类、原料加工量等14项指标均为全国第一,其中我省刺五加供应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目前,全省现有刺五加专利近500个,相关企业47家,关联企业85家,产品剂型涵盖注射液、口服液、片剂、胶囊剂、浸膏剂、颗粒剂、茶剂等多种剂型。市场上以刺五加为主要原料,开发生产的中西药品、新药、特药多达3000余种(规格),刺五加的保健品、食品、饮品产业蓬勃发展。“鸡西刺五加”“庆安刺五加”获得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因此,黑龙江省的刺五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2.具备的优势:黑龙江省的刺五加的主要产地西北部的小兴安岭区、中部的伊春市带岭区、东部的虎林市完达山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适宜刺五加生长,是刺五加的重要野生保护区,也是人工种植的基地之一。目前,黑龙江建设了方正林业局、东方红林业局、新青林业局、柴河林业局、密山、虎林、海林、庆安、海伦共九个刺五加生产基地。3.发展的潜力:刺五加是龙九味之首,在我省北药领域发展意义重大,我省有庞大的刺五加人工种植群体,有一批刺五加深 加工的医药与食品企业龙头,但其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4.现有的问题:目前,我省的刺五加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上还停留在传统经营模式上。科研创新的比重少,种植基地的标准化体系没有形成,田间管理还是以人力为主,建立在互联网资源上的销售,各地水平不一。刺五加人工种植都是分散式的各地自我发展,供应的刺五加品质不一,无法形成并建立黑龙江省刺五加的整体竞争力。随着黑龙江省刺五加产业规模的逐步壮大,区域化和专业化特征日益彰显,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以培育黑龙江省刺五加新质生产力为目的的基地建设尤为重要。1.执行种植基地标准化建设是黑龙江刺五加新质生产力的源动力。对刺五加种植我们要加大优品、优种、优苗的培育力度,并且要坚决执行标准化种植的基地建设,尝试以实现无性化繁殖为目的组织培养技术在刺五加良种苗木繁育中发挥作用,通过扦插育苗等方式提供优质刺五加种苗,遴选优良种源。种植基地的标准化建设,是我们当前落实刺五加产业化的首要工作,也是黑龙江刺五加新质生产力的根源所在。2.普及智能化的田间管理是黑龙江刺五加新质生产力的促动力。传统的刺五加田间管理是以人力为基本配置。单纯地依靠人力劳动,生产效率低下,也容易出现因为经验判断而出现管理水平、管理效果不一。只有通过劳动机械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才能够实现刺五加生长及管理生产的精准控制,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3.科研化的深加工建设是黑龙江刺五加新质生产力的内动力。对于我省刺五加生产企业而言,要以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整合相关的科技创新资源,围绕刺五加产业链进行技术创新,增强刺五加科研攻关能力和科研成果的实效转化。鸡西市的刺五加深加工比较具有优势,以“乌苏里江制药”为代表的刺五加医药和以“新曙光”为代表的刺五加食品都建立先进的科研团队,并有大量科研成果问世。黑龙江省首个中药领域院士工作站在鸡西建立,都为我省各地的科研化的深加工建设提供了参考模式。4.网络化的商业模式是黑龙江刺五加新质生产力的新动力。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刺五加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接触机会和客户互动方式。线上销售平台使我省刺五加产品够突破地理限制,触达国内外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网络信息时代的大数据分析,更能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实现个性化营销。线上销售、远程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应该成为我省刺五加销售模式的常态。这些模式不仅缩短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拓宽了市场渠道,还提高了客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极大提高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可获取性。1.加大产业配套政策,技术资金争取力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用现代化思维的人才实现刺五加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3加快设备更新,普及刺五加种植基地的机械化、智能化在中田间管理上的发挥作用。比如适合山地作业的刺五加栽植、采收、除草、施药、施水等各环节的设备,建议有能力企业加快相关设备的研制,补充市场缺口。4.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刺五加的田间管理,使用刺五加的传统产业能够实现管理流程的优化,提高生长效率和植株产品质量。5.延伸产业链条,刺五加下游产品的动能还不足,有的还是空白,这恰恰是机遇,更是商机,要向精加工,高附加值上投入,要构建刺五加注射液、浸膏、片、胶囊,以及药枕、药茶、功能性保健饮品等产品格局,形成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强市富民。6.加大政策扶持,加大产业配套政策技术资金争取力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实现刺五加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来源: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
终审:徐维新
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于2007年3月正式成立。2011年6月,商会正式成立党总支;2020年3月,经由北京市朝阳区委组织部批复同意,商会党总支升格为党委。2011年、2016年和2023年,商会连续三次获评“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称号。2020年11月,全国工商联授予商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商会组织”荣誉称号。2023年12月,商会被福布斯中国评选为“最具影响力商会50强”。商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秉持“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的发展理念,履行“服务会员、服务龙江、服务北京、服务商会”的办会宗旨。商会现拥有会员单位近3000家,其中有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13人,有在任省人大代表7人、省政协委员12人,有上市企业26家、头部企业近100家。商会成立以来,累计为家乡黑龙江引进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3000亿元,落地资金1200亿元。近年来,商会组织企业家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等地地震灾区捐款捐物1.1亿元;为家乡建设希望小学17所;向家乡64个县(市)捐赠“龙商母亲健康快车”64辆;为家乡遭受严重水灾捐款1000万元;为家乡捐资896万元启动“百企联百村”扶贫行动;还为抗疫一线捐赠爱心款3.28亿元,捐物0.48亿元。欢迎您加入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大家庭!入会请在下方留言,留下您的联系方式,秘书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您。
